“原理”课教研室开展公开示范课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1-10-18浏览次数:647

为加强“原理”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原理”课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课教研室于1014日上午12组织开展本学期两场公开示范课活动。杨芳副院长和教研室部分教师观摩了教学。

王红丽老师以“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为主题进行示范教学。上课伊始,她从总体上强调唯物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接着重点讲授了“五大思维能力”。其中,辩证思维能力是核心,包含求实思维、矛盾思维、发展思维,决定事物发展的质量和成败,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战略思维能力是统领,包含全局思维和前瞻思维,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层次,要求用全局眼光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与大势,落叶知秋,见微知著。历史思维能力是基础,包含后瞻思维和发展思维,决定事物发展的路径和信念,要求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创新思维能力是动力,体现思维的创新性、灵活性、开拓性,决定事物发展的速度和潜力,要求突破思维定势,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底线思维能力是原则,包含风险思维和积极思维,决定事物发展的标准和尺度,要求居安思危,界定底线,化危为机,把握主动。最后,组织学生展开“新冠肺炎抗疫饱含着什么样的哲学意蕴?”主题讨论,解读了“五大思维能力”在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影响。


张秀娟老师此次公开课的主题为“实践的本质”。张秀娟老师在课前依托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发布马克思的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康德、黑格尔关于“实践”的相关原著并组织讨论,充分了解学生对“实践”的理解程度和存在的疑问。课上,针对学生的疑问,张秀娟老师从“二重分化”理论入手,解决了学生关于“为什么说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疑问;其次,通过分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分别阐述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缺点,接着引出并重点讲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最后,借助机关“二传手”的工作和“愚公移山——沙石峪”两个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厘清科学实践观,从而解决了学生关于“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什么”的疑问。课后,张秀娟教师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理解,并开启新内容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紧扣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运用经典名句、案例故事、生活实例等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哲学内涵及其基本要求,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听课教师与主讲教师深入研讨,充分肯定了此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同时提出一些中肯建议。今后,“原理”课教研室将进一步实现公开课教学的规范化和常态化,以此加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实效。(文付加佳  /付加佳  /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