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优秀毕业生】潘晨晨:纵有疾风起 人生不言弃

发布时间:2024-06-19浏览次数:764


潘晨晨,女,汉族,2002年7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安徽省六安人,49图库文学与传媒学院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曾担任大学生通讯社校报编辑部部长、班级团支部宣传委员。她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名列班级前茅;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她拍摄的微电影、纪录片和故事片多次获校级以上奖项;多次获校级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获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我与潘晨晨见过三次面。初次相见,她作为学姐,给大学生通讯社的学弟学妹们,分享她在《49图库报》做编辑工作的经历。不过,那时只觉得她是一个开朗外向的人,并未在我的心中激起大的涟漪。第二次见面,是她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言,她身着黑色正装,站在台上,丝毫不怯场,谈吐落落大方,言语间流露出一种自信和力量,深深地吸引着我。第三次见面,我作为采访者的身份与潘晨晨相约在崇学楼,她依旧带着从容与自信,在逐步深入交谈中,我走进了潘晨晨的大学生活与故事中……

稼穑蓬勃 梦想熠熠

破茧成蝶,是虫的梦想;栖于南冥,是鹏的梦想;飞向南方,是雁的梦想;而成为记者,是潘晨晨的梦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她填报的每个学校第一志愿都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我提前了解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上网查找过课程所学的内容。我很喜欢拍视频,剪视频之类的,加上我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记者。我学的是文科,也不太擅长技术类,比较心仪的专业是新传类和语言类,就选择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生漫长,晴雨交加,倘若是心怀热爱,即使岁月荒芜,亦能奔山赴海,静待一树花开。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热爱,所以追求。在对理想的坚定与追求下,潘晨晨步入了巢院,开始了她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

初入大学校园,潘晨晨深知大学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阶段。在这个陌生而又充满无限可能的环境里,她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那时,潘晨晨对大学学习和生活规划尚不明确,但她内心深处一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她明白,大学是人生非常宝贵的学习阶段,要充分利用好时间,努力学习好各门课程,为未来自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她也希望能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自己的视野和人际交往。

大学的日子如诗如画,社团活动便是最亮丽的风景线。在众多社团和学生组织中,潘晨晨选择了大学生通讯社。起初,潘晨晨并不知道有这一组织,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一位学长看中了她的能力与激情,推荐她去通讯社面试。最终通过层层选拔,“过关斩将”,成功进入校报编辑部工作。“其实一开始就非常坚定的要去大学生通讯社校报编辑部,我是不接受调剂的,也不是说别的部门不好,只是摄影摄像、新媒体等工作,我的本科课程中都会涉及,而文字是需要长期积淀的,我还是更期望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为将来做记者打下文字基础。”提高写作能力与社交能力,让她变得更加有条理性,也为考研成功上岸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帮助。

在《49图库报》编辑部锻炼一年后,潘晨晨选择了留任,并升任了编辑部部长。担任部长后,她着重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学习如何分配工作任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同时学会与老师打交道,“我以前比较害怕与老师打交道,包括去采访同学,我害怕被拒绝,或者是不敢迈出那一步,但是后来真正尝试后,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大胆地去问就可以了。我与通讯社的指导老师打交道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本领,老师们教会我很多。”与其畏畏缩缩,不如大胆一点,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敢闯敢试的风格,极大地提高了潘晨晨的综合素质和协调能力。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在前行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风雪暴雨,也难免会心灰意冷、自我怀疑。泰戈尔曾说:“我相信,在群星当中有一颗星星,引领我的生命,穿越不可知的黑暗。”潘晨晨也有自己的认识,“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心怀信仰,心存希望,无论当下被困在怎样幽暗寒冷的境地中,我们总有一日能够看见暖阳升起,迎来春华绽放。

大三的时候,潘晨晨在老师的“邀请”下参加了 “挑战杯”竞赛。起初,潘晨晨因为事情比较繁忙,并不想参加这个比赛,但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还是坚持到了最后。潘晨晨回忆起来这段经历时,表示这是她在大学期间印象最深也是很愉快的一场经历。“我的指导老师王娟老师其实给了我很多帮助,当时去参加答辩的时候,我发现有很多985、211高校的学生,面对强有力的对手,我内心很恐慌,也特别没有自信,就觉得我有什么本领,能与一流高校同台竞技呢?老师就安慰我,让我不要有这种想法,不要因为自己的学校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就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如果没有王娟老师的话,我也不一定能撑到最后,这句话后来也支撑我非常灰暗的一段时间,到后来参加考研面试的时候,我也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让自己变的有信心。”如果你不尝试、不坚持,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果潘晨晨在怀疑自己时,退出比赛,全省三等奖的成绩也与她失之交臂。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积累,只要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

在老师的激励下,潘晨晨摆脱对自己的怀疑与自卑,即使再苦再难,潘晨晨也一路坚持下来,“比赛后期,我记得还要拍纪录片,纪录片我是导演,挑战杯我是队长,当时整个人焦头烂额,可能我这一分还在跟我的队友排练挑战杯路演,下一分我就要回宿舍与同学一起去讨论纪录片。但是我觉得付出了就会有回报,我的这两项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到最后我就是抱着放手一搏的心态,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可以。”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苦尽甘来,春暖,花自然会开。

大四的时候,潘晨晨前往家乡的广播台进行了实习,因为一直怀揣着做记者的梦想,十分想要体验一下记者的生活。“通过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对记者这一行业有了一个具象化的了解,它并不像我想得那样光鲜亮丽,反而十分辛苦,要经常在一线奔波,到处奔走。不过我还是特别喜欢这一职业,未来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有梦不觉天涯远,前路漫漫,行则将至。

拨云见日 拥抱天光

选择考研是在大二的时候,潘晨晨觉得自己并不适合体制内工作,于是想继续深造学习,更上一层楼。“尤其在我参加完挑战杯过后,就更加坚定自己考研这一想法,想去更好的学校念书。当时挑战杯省赛的决赛是在安理工开展的,我当时去了之后,发现学校的氛围特别好,非常喜欢里面的大学生,觉得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我非常享受在这个学校里散步时的那种感觉。它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更加坚定了我选择考研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目标。”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更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这一次经历,让潘晨晨内心满怀对华中师范大学的期待,暗自在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

在考研初期,潘晨晨的学习时间还是非常不固定的,在准备考研的同时,还要乘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前往巢湖湿地拍摄纪录片,每天可以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我是一个每天精力特别有限的人,做不到白天拍纪录片,晚上去熬夜学习。而且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效率也很低下,我宁愿周末的时候多学一点,高效率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目标,提高效率首先要学会支配时间。潘晨晨在做事之前会对自己要做的所有事情有一个大致的规划,“我以前也是一个比较没有计划,喜欢拖延的一个人,意识后就尽量去克服自己的弱点。后来我就会把每一件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给规划好。”在考研中,规划非常重要,每个科目所用时间的规划,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的规划,对提升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考研之路,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它穿越荆棘丛生的丛林,越过湍急奔腾的河流,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困苦。由于前期要准备许多其他事情,潘晨晨并没有全身心备考,在其他同学专业书都背了好几遍的情况下,自己还没有开始背书,“当时我一下就慌了,觉得完蛋了,拿什么跟别人竞争呢?特别是临近考试的前一个星期,我得了甲流,一直高烧不退,一开始躺在床上看书,但发现看不下去,就睡了。那段时间给我的心理造成了特别大的打击,我不断怀疑自己,甚至一度不想去考试了。”突如其来的甲流,打乱了潘晨晨的计划,但潘晨晨会想起自己暑假无数个起早贪黑的日子,顶着炎炎烈日去图书馆学习,不管怎样要给自己一个交代,潘晨晨暗示自己“什么都不要管,只管去做,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初试成绩达到了华中师范大学复试分数线。“其实那天考完试之后,我就想考不上就算了,出去上班,但当查分的那一天到来时,我还是会紧张,还是会想万一过了呢,万一我就是那个幸运儿呢?好在我的分数过了线,比我的预想还要高一点。”相信自己的力量,所有的困难都会为努力让道。

在采访的最后,潘晨晨提到,“我从不后悔考研的决定与执着,没有必要以现在的目光来评判以前的自己。如果再来一次,我依旧会这么选,既然选择远方,就风雨兼程,不达目的不罢休。”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看到坚持的意义,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怒放的蔷薇。

作者手记: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无论前方是风刀霜剑,还是困苦磨难,只要心中怀揣着对梦想的强烈渴望,总能破除一切阻碍,勇往直前。那些令我们魂牵梦萦的东西,总会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我们只要坚守心中的热爱,一叶芦苇般的小船也足以载着我们抵达远方。支撑潘晨晨一路走到最后的,正是她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哪管结局好坏,相信自己的力量,循着微光去追求那份积存已久的渴望。在潺潺流逝的时间长河里,只因用尽全力拼搏追逐过,不会后悔。(文/查雨濛 图/潘晨晨、王祎晨 初审/郭超 终审/张连福 发布/樊振华)